2013年11月2日

【法國】廊香教堂朝聖之旅(Ronchamp)

Chapelle Notre Dame du Haut 1951

『眼睛是為了觀看陽光下美麗的形體而存在的。』
                                 
                                                                                                                  -柯比意(Le Corbusier)

廊香(Ronchamp)的原意是指羅馬人在抵抗高盧人時的最後據點(Romanorum campus)。西元四世紀時,羅馬人曾在此建造教堂。位於沃吉(Vosges)南方山脈布雷蒙(Bourlemont)山頂上建造的小教堂並成為朝聖地,可追朔至十三世紀。

廊香教堂的空間需求非常單純,包括主殿、三個小祈禱室、舉行戶外宗教朝聖儀式、安置一尊十七世紀聖母抱聖嬰的木雕像、聖器室以及小型辦公室。此外山頂獲得水源不易,收集珍貴的雨水也是必須納入考量的需求。柯比意以不規則且非對稱的形式挑戰所有的幾何法則回應自然的基地。

由水泥噴漿刷白漆的牆面、三座採光塔樓,與灰色的清水混凝土曲面屋頂,形成色彩與形式對比強烈的造型,如同位於山頂的雕塑品,讓信眾可以在四周欣賞環境,將二〇年代在內部空間所運用的建築散步轉移到外部空間。如同螃蟹殼的屋頂是由七片反樑板的結構系統形成兩片機翼似的混凝土薄殼構造。挖了槍眼似的洞窗開口的南向弧形牆面,看起來量感十足,但該牆面並非乘重牆結構系統而是混凝土柱樑框架構造,並以預鑄的小樑固定內牆與外牆的裝修材料。其他三向牆面的材料則利用原有教堂所留下來的石塊。高地聖母小教堂是每年兩次盛大的朝聖活動參加人數多達一萬兩千人以上露天儀式的神聖空間。

文字節錄自台北市立美術館、田園城市發行-柯比意





搭乘自以為的慢火車,其實是一節非常新穎又舒適的火車,而且上面還有帥氣的列車長。


早上的空氣微涼,至少是那種呼出氣來會冒煙那種溫度,抵達廊香車站時有點訝異,就是一個簡單的月台而已,甚至沒有『車站』迎接,月台分左邊及右邊,中央有一座天橋連接。走出月台,又是一片空曠的田野風光,一路上都沒有看到居民讓我有點心慌慌,手裡捏著一張寫著『Ronchamp Chapelle Notre Dame』的紙條,期望有路過的居民可以讓我問路,指引方向。

唯一的指引告示

一路上我真的沒有看到走在路上的居民,好不容易終於看到一位老先生,他告訴我要往左轉爬山才會到,往前走就發現這個指引牌。

半山腰的風景
懷抱著期待的心情爬山,一個人走在山路上有點無聊,就拿起手機錄了一段自言自語,順便回憶一下這段旅程(應該差不多有25天左右了),就這樣跟自我談話的時間約莫半小時,我抵達了廊香教堂。

開放時間
因為太早到了,教堂根本還沒開門,我就坐在外面等待給冷風吹,附近幾乎都圍起來了,也沒辦法四處晃。往前走有一片樹林,似乎是登山的小路,在那邊發現一塊牌子很有趣,寫著中文的廊香教堂到此一遊,有去的旅人可以去找看看這塊牌子,有種他鄉遇故知的奇妙感覺。






依稀記得,在進入教堂內部參觀之前,裡面只有一個人,而那人正在裡面吟唱,感覺是一首隨意哼唱的曲子,而我在外面偷聽,因為那一刻實在太動人了,空曠的教堂、神聖般的光線、聖歌般的吟唱者,好像在多待一會兒就會有天使降臨....

天空飄起了雨,而我自己一個人完成了這一趟朝聖之旅,上天也在感動啊!!!~



(繼續往下個行程出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